臺灣製造業轉型的下一步?AI驅動未來新引擎

2024-03-21

文章編輯:特約記者 王玉珊

製造業邁向數位轉型的路途上,AI人工智慧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,如何運用AI未來趨勢來協助臺灣製造業,創造國際競爭力,是當前眾所關注的話題。 
長期以來臺灣的工業技術實力,不論在資訊產業、消費電子產品、精密機械,到一般民生用品研發製造,在全球相關產業鏈佔有一席之地,並具備豐沛的國際競爭優勢,然而近年新興國家崛起、各國政治變化等因素,造成全球製造業板塊移動,臺灣過往的大量生產與低毛利已不再成為最具競爭的獲利模式,對製造業而言,品質、彈性與速度則是致勝關鍵,透過AI導入製造業,實現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,提升營運效率或服務品質,進而達到轉型升級。

製造業挑戰日益嚴峻
現在企業面臨的實際情況是:顧客需求由少量多樣走向個人化,生產方式由大量客製化邁向訂製化,生產線疲於應付,仍必須增加調度彈性;景氣能見度低,難以預測需求,產能規劃不易,不僅面臨缺工,也因為科技不斷進步,現有員工能力跟不上需求,新進員工經驗不足,產學落差以致新人需要更多企業內訓;設備越來越精密複雜,故障損失和原廠檢修成本越來越高等現象,故製造業所面臨的挑戰也愈來愈大。

AI設備開啟學習之眼
AI帶給製造業最大的幫助是把搶修變維護,讓機器設備也能有像人一樣的判斷能力,不僅能自動完成各項製造流程,透過大數據的訓練學習,還能判斷、預測,採取適當的應對。製造設備的預測診斷,正是AI在製造業一大利多之處。預測診斷應包括:設備生命週期、零件生命週期、保養與維修管理、決策支援管理、運行即時監控等多項系統;蒐集即時數據,利用AI學習技術,建置預測模型,如此可降低無預警的故障損失,此功效對於製造業而言,可確保產線穩定運作。
提高生產良率是降低生產成本及提高產品品質的關鍵指標,整合AI演算法來提高製程分析技術,可優化產品品質、快速預測產品品質特性,有效縮短研發週期、提升良率,加速上市時間;導入AI讓設備擁有視覺學習能力,遇到產品瑕疵,不必再由人工重新檢測、或調整判別方式。

機器手臂自主學習
製造業少樣多量的挑戰,迫使廠商需頻繁改變產線內容,而工廠換線,則需仰賴專業工程師耗時耗力來調整機器手臂,目前引用AI技術,機器手臂可自主學習夾取、擺放物體方式,結合機器手臂模擬軟體,在模擬環境自主學習,以解決人力調整機器手臂的瓶頸,AI讓換線任務更快速、有彈性來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。
2025年將有30%企業導入生成式AI,目前生成式AI於商務服務、內容創作、研發製造及營運與供應鏈等面向,未來臺灣製造產業可望在既有的AI基礎下,掌握佈局與切入機會,尤其以AI技術AI產業發展、AI人才培育來降低成本、提高企業機密安全性,進而增進產業競爭力。

更多廠商智慧數位資訊:
眾程- EZiFASS生產智慧監控管理: https://www.tmts.tw/zh-TW/product/2194
豪昱電子- 工業級智慧刀桿RFID系統 https://www.tmts.tw/zh-TW/product/1710
寶元- 關節機器人控制器:  https://www.tmts.tw/zh-TW/product/1724
波龍- 智慧型雷射量測系統: https://www.tmts.tw/zh-TW/product/1692
勤堃- 工業用機器手臂:  https://www.tmts.tw/zh-TW/product/50
鉅偉- ESPRIT CAM 全方位電腦輔助製造系統: https://www.tmts.tw/zh-TW/product/1459
永進- NH500A - 高生產性臥式綜合加工機: https://www.tmts.tw/zh-TW/product/923

參考資料來源:工業技術研究院/AI讓工廠產線改頭換面 www.itri.org.tw/ListStyle.aspx?DisplayStyle=18_content&SiteID=1&MmmID=1036452026061075714&MGID=1035141040456274172

搜尋參展商 PULL